注册

首页 > 东南亚 > 新加坡 > 经济分析

新加坡:寻求综合宏观政策框架

作者:时间:2021-06-08浏览量: 0

原文链接:https://www.bis.org/review/r210528h.pdf

时间:2021526            机构:新加坡中央银行

 

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前的30年里,货币政策的传统通胀目标框架为大多数经济体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将价格稳定作为持续经济增长的基础。

资本流动会导致与宏观经济基本面脱节的汇率波动。越来越多的经验证据表明,流入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资本作为汇率变动的驱动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资本流动可能会导致汇率的周期性偏差,超出由国际收支经常账户驱动的变动。面对大量波动的资本流动,自由浮动的汇率可以成为冲击放大器而不是冲击吸收器。资本流动会引发金融压力或加剧国内金融脆弱性。强劲的资本流入可能助长国内信贷和资产价格泡沫,加剧新兴市场经济体宏观金融稳定的风险。

MAS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美元升值1%与下一季度新兴市场经济体GDP0.3%的净资本流出有关。大量且波动的资本流动将继续存在。发达经济体的人口老龄化和生产率增长放缓表明自然利率可能保持在低水平,从而使对收益和由此产生的资本流动的追求持续而不是间歇性的。

发达经济体中央银行有自己需要实现的国内宏观稳定目标,不能指望对其政策结果进行次优。

此外,发达经济体的宽松货币政策通过加强出口需求和创造有利的融资条件,对新兴市场经济体产生了积极的溢出效应。

同时,必须承认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自由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大量资本流动的影响。

实证研究发现,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政策除了其自身的国内宏观经济状况外,还会对美国利率和汇率的变动做出反应。

东南亚 | 南亚 | 俄罗斯中亚 | 中东 | 中东欧 | 欧洲 | 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