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时间:2022-08-05浏览量: 0
原文链接:https://www.bis.org/review/r220728c.pdf
时间:2022年7月28日 来源:新加坡中央银行
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对于管理环境风险和将资本分配给缓解气候风险至关重要。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 (TCFD) 发布了一系列建议,以明确、可比和一致地披露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
最近,国际可持续发展标准委员会 (ISSB) 在 TCFD 建议的基础上发布了更全面的全球基线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的提案。MAS 的第二份可持续发展报告与 TCFD 的建议一致——这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这样做的央行报告之一。
我们希望它将定下基调,因为国际一致的可持续发展披露在未来几年成为新加坡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的强制性要求。
MAS 将使未来的报告与新的国际标准保持一致,包括 ISSB 的标准。
为了在不影响经济增长和社会包容的情况下到 2050 年实现净零排放,我们需要可靠的转型战略。金融体系可以成为实施此类战略的强大杠杆。要达到净零,绿色经济比发展绿色经济更重要。
投资绿色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很重要。但这种纯粹的 绿色活动估计占全球经济的不到 8%。非绿色活动——制造业、建筑业、航空、海事、农业和渔业——构成了任何经济体的主体。
MAS 寻求通过四种方式加强金融部门对环境风险的抵御能力:将环境风险纳入我们的监管框架;通过金融机构的压力测试,深化气候情景分析;提高可持续性相关披露的可比性和可靠性;并让金融机构参与其减排过渡计划。MAS 已将一系列长期气候情景纳入今年金融业压力测试的一部分。
气候情景参考了绿色金融系统网络 (NGFS) 制定的情景,该网络勾勒出三种可能的未来路径:从现在到 2050 年不引入额外气候政策行动的一切照旧情景; 一个雄心勃勃的情景,世界采取及时和果断的行动,以有序的方式迈向低碳未来; 以及一种破坏性情景,即低碳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延迟,导致全球经济突然出现的结构性转变。
传统的可持续金融解决方案取得了良好进展,但可能不足以弥补资金缺口。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到 2030 年,每年可能需要约 5 万亿美元的气候投资,以支持世界到 2050 年实现净零排放。但到 2021 年,气候融资仅达到所需金额的 30% 左右。
一个关键的障碍是许多可持续性或转型项目的融资能力并不强。他们的回报状况与投资者面临的风险不相称。通过混合融资使公共和私人资本协同增效可能成为弥合差距解决方案的关键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