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首页 > 公告 > 公告二

匈牙利央行2018年11月发布匈牙利2010至今的系统经济分析

作者:管理员时间:2019-10-22浏览量: 0

 
 
 
 
 
 
 
 
 
 
 
 
 
 
 
 
 
 
 
 
 
 
 
 
 
长期实现动态,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意味着必须减轻人口限制,必须促进匈牙利人口的再生产。如果育龄妇女人数和总生育率没有好转,则人口的减少将在未来几十年内继续下去。
 
 
 
 
 
 

1.2.3经济的增值能力

近几十年来,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在2008年危机之前,全球贸易增长超过全球GDP增长。各国经济体与公司之间越来越紧密的合作导致了全球价值链的出现和扩展。相互联系是巨大的:给定经济体的出口中约五分之一包括来自其他国家的增加值,与进口中间产品和服务相一致(Vrh,2018)。自1990年代以来,中欧和东欧地区也已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匈牙利和邻国主要发展了制造业的生产能力。参与全球价值链可以帮助提高生产率(Grossman和Helpman,1991a),但是在价值链中所扮演的角色强烈影响着匈牙利和外国生产与服务能力的重要性。最大的增值是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链的开始和结束时产生的,而生产通常强烈依赖于中间产品和服务的进口。

匈牙利的开放度在最近几十年中已大大提高,与1990年代相比,出口相对于GDP几乎翻了一番。这主要是由于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生产能力的扩大以及因此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原因。由于该地区已成为德国汽车产业链的主要生产中心,因此这一增长主要影响了制造业,尤其是汽车制造业。同时,该部门的创造价值能力相对较低,匈牙利汽车工业出口的国内增值含量低于区域水平。此外,由于专业化和开放性的提高,匈牙利经济变得更容易受到外部需求波动的影响。

在提升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向更高附加值的生产和服务转移是提高生产力的先决条件。匈牙利公司的创新能力低,缺乏现代技术的广泛使用以及熟练劳动力的外流,都导致匈牙利经济的低创造价值能力(Caraballo和Jiang,2016; Kowalski等, 2015年;经合组织,2013年;斯特勒和斯托林格,2015年)。随着全球价值链的加深,先进技术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影响生产力。全要素生产率(TFP)一方面通过前沿技术的发展及其溢出效应以及与前沿的距离变化(换句话说,即公司使用现有技术的能力)而提高。Chiacchio等人的分析(2018)发现,中欧和东欧国家危机后的全要素生产率疲软主要是由于对技术的吸收减少(与边境的距离更大),而边境技术的发展较慢则解释力较弱。

服务最近在全球价值链中变得越来越重要(Dachs等,2012; Sterhrer等,2012)。制造业活动变得越来越服务密集,即使购买了产品,许多服务仍与产品相关联(World Bank等,2017)。经济的创造价值能力的提高受到服务在生产和出口中的重要性以及服务的国内服务内容的影响。在国际比较中,匈牙利的出口具有很高的对外服务含量,就像斯洛伐克和捷克共和国一样。国内服务提供者对出口服务的贡献不大,这解释了匈牙利生产者和供应商创造价值的能力低,因此也说明了他们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1.2.4企业双重性

除了高价值创造能力外,健康的企业结构和生产性的企业部门对于长期的可持续经济增长也至关重要。对于中小企业,可以确定最大的生产力储备。与大多数欧盟国家类似,中小型企业(SME)是匈牙利经济的支柱。中小企业部门占公司总数的99%以上,占国民经济的70%以上。尽管如此,尽管中小企业具有重要意义,但其生产的GDP却不到匈牙利的一半,这凸显了企业二重性陷阱的问题。

匈牙利中小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大大低于西欧和欧盟的平均水平,匈牙利的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生产率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在微型,中小型企业中,每个雇员创造的增加值的不足也可以确定。匈牙利微型企业的生产率为大型企业的34%,而捷克共和国的这一数字则超过42%,而欧盟平均水平接近55%。匈牙利中小型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甚至低于维谢格拉德国家。

公司生产率的双重性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匈牙利中小型企业部门的91%由生产力低下的微型企业组成,而德国中小型企业更具竞争力,德国的这一比例为81.5%。同时,在德国,小企业的重要性几乎是匈牙利的两倍。零散的公司部门阻止了规模经济所产生的利益的利用,这促进了公司部门的双重结构。微型企业的主要份额还影响着面对外部冲击和经济面对危机的脆弱性。基于De Kok等(2011年),较小的公司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2008年危机的影响。除了生产率低下之外,微型,中小型企业支付的工资远远低于大型企业支付的工资,并且按照欧洲标准也很低。在所有邻国中,制造业微型企业支付的工资都比匈牙利高(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匈牙利中型企业支付的工资仅是奥地利或德国公司的50%。减少二元性需要适当的数量和质量的劳动,但是匈牙利中小型企业由于工资低而从两个方面(国内大型企业和国外)都经历了人才流失。

该部门劳动生产率低还归因于其他紧迫问题,例如出口中小型企业数量少,管理能力不足,重新起步困难和技术准备程度低。经合组织(2018)认为匈牙利公司重新开始的机会非常有限,这主要是由于从破产到重新开始需要很长时间,即使按照国际标准也是如此。公司的生产力受到新业务数量(Cumming,2012年)和重新创业的难度(Burchell and Hughes,2006年)的影响。

在2012年至2014年之间,匈牙利的中小企业中只有略超过24%的企业参与了创新(产品,流程,营销或组织创新),这低于欧洲的平均水平。德国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份额接近66%,奥地利,荷兰,英国和法国的份额也超过50%(经合组织,2017c)。除了创新能力低下,该国在使用新技术解决方案(例如基于云的服务,大数据以及先进的企业计划和管理解决方案(ERP,CRM))方面也落后(OECD,2017c)。

1.2.5 GDP-GNI GAP

当然,除了经济结构外,收入的发展也影响着可持续的趋同。国民总收入(GNI)还考虑到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收入流动,因此可能会偏离每个国家的GDP。GDP-GNI差距在危机之前占GDP的6%至6%,在经济下滑后开始下降,近年来已缩小至GDP的3-4%。

在1990年代末至2006年GDP-GNI保持稳定的时期,该差距主要受到外国公司利润的影响。加入欧盟后,从国民总收入的角度来看,与之相关的雇员报酬和欧盟转移资金流入大幅度增加,但与此同时,由于外债,国外支付的利息和 股本收入有所增加,这导致了GDP与GNI的总体差距拉大。在危机年代,由于较高的利率和债务的迅速增加,国外支付的利息进一步增加,这表明GDP与国民总收入之间的差距扩大了,但是这被非居民公司利润下降和增长所抵消。

危机过后,由于雇员薪酬的动态上涨和去杠杆化导致外债和利息支出减少,GDP与国民总收入的差距呈现下降趋势。外国公司利润的增长2缩小了差距的弥合,外国利润的增长2达到了危机前的水平。随后,权益收益暂时缩小,这是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根据初步的实际数据,该收益在2017年再次上升。这主要是由于两个影响: 公司税和主要为出口生产的外资公司在经济增长期间设法产生了更高的利润这一事实。

尽管如此,由于外债总额和利率下降,2017年的利息余额也有所下降,这表明GDP-GNI差距正在缩小。在目前的经济结构下,GDP与GNI的差距有望扩大,因此,产生的收入将越来越多地流向国外; 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竞争力,以扭转这一趋势。GDP-GNI差距的最大组成部分是FDI股权收入,预计在预测范围内会增加,导致差距进一步扩大。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看,监测GDP-GNI差距也很方便:人均GDP与GDP-GNI差距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较先进的欧洲国家中,GDP与GNI之间的差异较小,并且GNI通常超过GDP。这是由于这些国家是净贷方的事实:它们通常向外国直接投资支付相当大的金额,例如向主要余额为负的维谢格拉德国家,包括匈牙利,即净借款国(Balogh等人,2018) 。

1.2.6  财务挑战

长期,可持续的增长基于财务稳定和可持续的融资。中小企业部门是经济的引擎,从国民经济的角度来看非常重要,因为它在就业和增加值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在匈牙利,中小型企业占99.8%。因此,至关重要的是,中小企业部门必须能够利用规模经济并具有竞争力,并且为此而进行的必要投资不应因获得融资的障碍而受到阻碍。

危机爆发后,中小企业贷款有所减少,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多国银行采用的非常规工具,然后在2015年开始逐步扩大。2016年,未偿中小企业贷款的增长达到了5-10%的年增长率。
MNB认为这对于长期的可持续增长是必要的,并且预计将保持不变。因此,中小企业信贷增长是适当的,但其结构还不够健康。按照国际标准,长期和固定利率贷款所占的比例很低,因此希望这类贷款更加普遍,以便小企业可以以可预测的利率为其长期投资提供资金。

信贷机构和企业调查显示,具有多年信贷历史和良好信用评级的中小企业在获得融资方面没有障碍。但是,对于信用度较低的企业或抵押品较少的企业,因此从贷款角度看它们具有较高的风险,获得信贷仍然充满困难。机构担保在此类企业的融资中起着主要作用,提高此类担保的效率可能会帮助许多有风险但可行的公司获得贷款。

同样重要的是,公司在其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都必须获得适当数量的外部融资和结构。对于由于缺乏信用记录或较早获利而无法提供银行贷款且由于其提供抵押品的能力有限的新公司和初创企业而言尤其如此; 因此,这些公司只能依靠自己的资金,这可能会限制或减缓其增长。必要资金的替代来源可能包括筹集资金。

匈牙利缺乏天使投资人,尽管有各种各样的风险投资人,但公司创始人经常担心失去管理和所有权控制,这阻碍了增长所需资金的获取。对于更成熟的公司而言,资本市场可能是银行贷款的可行替代方案,但是目前在匈牙利,私募股权和债券市场在金融中均扮演着边际角色。由于预计欧盟资金将在2020年之后收缩,因此更加牢固地建立各种融资渠道就显得尤为重要。

1.2.7 企业家精神和风险承受能力

然而,为了确保经济增长在长期内保持可持续发展,仅避免人口,经济结构和融资陷阱是不够的。为了确保新的增长道路,还需要社会进行心理转变。公司的创造价值能力,熟练工人的就业决策以及对新技术的态度都取决于企业家和个人的选择。

熊彼特式的“创造性破坏”是资本主义的引擎,公司在这里利用资源来实现新的目标,创造新的产品和流程,或者进行创新。如果用小企业或个体经营者的数量来衡量企业家的能力,欧洲与美国和东亚是同等的。但是,根据人均美元亿万富翁企业家的数量,近年来的独角兽初创企业或有效的风险投资来调整熊彼特的定义,以适应当今时代,欧洲企业家精神,尤其是中欧和东欧的企业家精神,远远落后于 美国(Henrekson和Sanandaji,2017年)。

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增长模型的主要驱动力是生产型公司以及启动和运营它们的企业家。根据?cs等(2018),企业家精神是由各种因素决定的。这些包括机会感知,风险接受,网络,产品和流程创新以及技术或风险资本的使用。充满活力的企业家生态系统基于接受失败的机会和重新开始的决心。创业文化和经济的创新潜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风险接受程度。与国际标准相比,匈牙利企业家拒绝冒险,并且远远落后于美国,发达的欧洲国家和快速发展的亚洲国家以及维谢格拉德地区。

在国际一级,在社会和企业家精神方面有几个值得注意的例子,例如中国或北欧国家。中国的企业家文化在最近的过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相对于该国的经济发展,风险接受,网络和创新都很高。生态系统的变化可以从以下事实得到证明:2018年,全球前100名最富有的人中有10名中国人,而在2010年,根据Areppim的数据,没有一位中国企业家被评为如此之高。本着儒家精神,近三千年来,中国人认为社会稳定比个人主义更为重要。始于1970年代下半年的社会变革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实现其个人愿望和抱负的机会。邓小平提出的“致富是光荣的”思想带来了社会和企业家精神的巨变。在这一转变的一年之内,成千上万的新业务开始了,大型企业越来越多地试图走向全球。自1980年代中期以来,数百万学生学习了英语,这进一步增强了美国对中国的影响。近几十年来的大多数文化变化都与采用美国的企业家行为和社会习俗有关(De Mente,2009)。北欧国家3的社会制度从根本上取决于教育。挪威,芬兰,丹麦和瑞典在人力资本方面均在全球排名最高(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北欧国家的教育体系以当地价值观和传统为基础,同时符合国际标准。融合了广泛社会的免费教育,终身学习的可能性和接受以及教育机构与公司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支持了高参与率和个人发展课程的实现(Antikainen,2006年) )。低的师生比例使各种学习方式得以蓬勃发展,从而培养了个人发展(Lakey,2016)。在芬兰,免费的,准备充分的图书馆网络为广泛的人们提供了获取知识的途径,并鼓励个人创新能力的扩展(Taipale,2016年)。

1.3  全球大趋势和切入点

在人口,未来技术,全球化的新阶段以及不断变化的能源结构等全球大趋势的推动下,未来几十年世界经济可能会发生重大转变。本分章重点关注大趋势的潜在经济和社会影响,并确定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匈牙利的切入点。抓住新的大趋势提供的机会,可以帮助避免匈牙利面临的陷阱,并提高该国的生产率。探索机会并制定合理的战略,并以快速,有效的实施为后盾,可以帮助确保在竞争者方面的优势,并从长远来看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1.3.1 人口增长,老龄化和城市化

在未来几十年中,根据联合国的预测,世界人口将继续增长,到2030年将达到86亿,到2050年将达到98亿(UN DESA,2017)。这种增长的大部分将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非洲的人口可能增加一倍以上,而亚洲的人口可能会增加8亿以上,超过50亿。相比之下,欧洲人口到2050年可能会下降。尽管非洲国家的人口总体在增长,但预计日本,中国,德国以及中欧和东欧地区的人口将会减少。全球人口的大规模增加对有效利用资源,粮食和水的安全与污染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除全球人口增长外,社会的老龄化还从根本上决定着未来的世界经济。由于较低的生育率和预期寿命的增加,在世界所有主要地区都可能出现普遍的衰老。60岁以上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例可能从2015年的12.3%增加到2050年的21%以上,而欧洲的这一比例可能超过34.5%。尽管人口增长主要影响发展中和新兴经济体,但老龄化是大趋势,将影响未来几十年所有大陆的所有经济体。

目前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但是随着人口年龄的增长,这一群体的份额下降将导致抚养比持续上升。虽然将来老一辈人就业的能力和可能性可能会增加,但这本身不足以满足未来的劳动力需求。尽管人口老龄化将是未来几十年的普遍趋势,但各国的人口结构各不相同,在发展状况和人口不同的国家中,所谓的“人口机会窗” 5可能落入不同时期。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来看,这一时期是有利的,甚至在千禧年之前,在发达的西欧国家已经结束了,最近在美国也结束了。但是,尽管预计社会将会老龄化,但巴西,印度和中国的人口结构可能会在未来几年继续支持经济繁荣。

老龄化还可能通过不断变化的消费结构来影响消费模式,而较高的老年抚养比可能被证明是对主要社会保障体系(养老金体系,医疗保健)的挑战。结果,不断变化的社会结构可以重新安排财政支出(OECD,2016)。迄今为止分析的人口发展情况的结合可能会促进国际和国内劳动力的迁移。

在发达国家,吸引熟练劳动力并防止其外流是维持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根据OECD(2015a)的数据,最近各国间高技能工人的迁移率飙升了70%以上5。根据联合国的定义,这是15岁或15岁以下人口比例低于30%的时期。,并且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低于15%。6个拥有超过1000万人口的城市/团体。G20国家是三分之二的国际移民和95%的国际高等教育学生的目标(OECD,2017a)。移民也影响着快速增长的发展中或新兴经济体,因为经济增长使年轻人能够参与教育和获得资源的机会,但由于国外的收入前景更好,他们仍可能决定离开(NIC,2012)。由人口变化驱动的另一种形式的劳动力流动是国家内部的移民,这通常涉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到2050年,世界城市人口可能超过60亿,而到1950年,这一数字还不到10亿(OECD,2015b)。

城市化通常会影响人口增长非常活跃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到2050年,城市人口相对于总人口的比例可能跃升至约70%,几乎是1970年代的两倍(经合组织,2012年)。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可能超过90%,并且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中,这一比例预计将动态上升。

在最近的过去,新的城市已经出现并迅速发展。深圳从1980年代的一个渔村变成了今天的千万大城市(Zeng,2010)。1970年,世界上只有两个特大城市6(纽约和东京),但是由于人口趋势,这一数字已增加到23个,到2030年可能达到41个(Ernst&Young,2016年)。事实证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日新月异,根据Hoornweg和Pope(2014)的预测,到2050年,世界上最大的六大城市群将在亚洲或非洲。

快速的城市化突显了基础设施,交通网络,能源供应和废物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发展它们的必要性。需要新的规划和运营模式,因为大城市和大区域可能跨越国界,并且在缺乏适当发展的情况下可能导致贫民窟的出现。通过“智慧城市”的概念,换句话说,现代技术和基础设施的广泛使用,可以大大改善城市生活质量。高效的交通和更短的通勤时间,更清洁,更可持续的城市环境以及更低的犯罪率可以大大改善人口不断增长的城市的生活质量(Woetzel et al。,2018)。人口增长,快速的城市化和生产的现代化对全球基础设施提出了新的挑战。

如今,全球将约GDP的14%用于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开发(Woetzel等人,2017)。在未来几十年中,用于发展经济基础设施的费用可能会增加,这可能会严重影响物理基础设施(道路,铁路,港口和机场的发展),数字基础设施(电信)以及能源供应和存储。尽管在经济基础设施上增加支出是全球需求,但大多数新需求可能来自新兴的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Woetzel等人,2017)。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转变同时,在2017年至2035年期间,中国可能会产生34%的全球投资需求,而西欧和美国的份额可能会减少。

除了适当评估需求和覆盖支出外,提高基础设施投资的效率对于提供成熟的基础设施也至关重要。Woetzel等(2017)估计,由于缺乏创新,各种瓶颈和市场失灵,约38%的全球基础设施支出未得到最佳利用。这种低效率反映在建筑的生产率上。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全球建筑业的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了1%,明显低于制造业和世界经济中分别为3.6%和2.8%的生产率增长率。Barbosa等(2017年)认为将建筑业的生产率提高到世界经济平均水平将满足大约一半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

当然,这种低效率是由于几个平行因素造成的,例如广泛的监管,对国家需求的大量依赖,强烈的周期性,高度的非正式性和腐败。但是,任何措施都应考虑到该部门由具有不同特征的两个主要群体所控制。这些是一方面进行大型工业和住宅投资的大公司,另一方面又是专门从事不同行业(水暖,机械,电子)的分散公司,其中生产力的缺陷尤为明显。

除了移民外,家庭模式和家庭的变化也可以加强这种趋势。传统的家庭模式正在日益消失,这可能归因于离婚率提高,单亲父母数量增加,受教育时间更长和预期寿命更长(经合组织,2016年)。家庭结构的变化可能也会影响消费模式和城市住房市场。由于人口金字塔的变化和快速的城市化,未来几十年全球消费的结构也可能发生巨大变化。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家庭的收入和财富可能会大幅增长,因此所谓的全球中产阶级8可以绝对数量和相对于总人口的数量动态增长。到2030年,全球中产阶级可能会扩大到49亿左右,比2009年增加30亿以上(Kharas,2010)。增长的程度可能因地区而异,且扩张主要与亚洲有关,尤其是印度和中国,而发达地区在全球中产阶级中所占的份额将越来越小。

在1970年至2000年之间,全球消费的一半以上来自快速增长的人口,但是在未来几十年中,全球人口增长率将下降。中产阶级是具有生存需求的社会阶层,并且渴望提高其消费倾向,因此,未来全球消费的增长可能来自个人支出的增加,即人均消费的增加。消费的增长是由几个全球社会群体驱动的,最有可能是发达国家的老一辈和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所主导(麦肯锡,2016年)。在北美,欧洲和日本,到2030年,60岁及60岁以上人群的消费量可能会大大增加,这一点要比年轻一代的情况要多。]国际文献对全球中产阶级有一些定义。
增长报告遵循Kharas(2010)的定义,即生活在人均日收入在10美元至100美元之间(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家庭中的份额。预计一代人将不仅在医疗保健上花费,而且还将在旅行,娱乐,食物和住房上花费。在发达国家,他们的特征越来越多,他们后来退休,积累了积蓄以保持其黄金时期的购买力。

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经济,因为该群体到2030年将增加约1亿人口,其成员的人均消费量有望增加一倍以上。除了基本需求外,该群体还可能在服装,餐饮,旅行,娱乐和教育上花费大量资金。根据《 2016年麦肯锡全球情绪调查》,中国中产阶级对高档品牌表示赞赏,他们愿意在这些品牌上花费最多。教育支出在中国消费结构中的作用也应指出,因为它们对消费增长的贡献可能超过发达国家,并且在未来几十年中与瑞典持平(McKinsey,2016)。

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的婴儿潮,社会老龄化和快速的城市化带来了挑战,但这也是匈牙利在不断变化的世界经济中的切入点。在未来几十年中,吸引熟练劳动力并防止此类人才外流将是至关重要的方面,因为向更高附加值的生产过渡需要适当的质量和数量的生产要素。社会转型的结果是,服务业更强的参与可能代表着突破的机会。

尽管老龄化在世界各国预示着负面的经济前景,但对医疗保健,个人服务,旅行和运输的需求可能会增加。匈牙利应充分利用传统服务和现代服务的特色,并利用新的大趋势提供的机会。关于传统服务,必须指出,匈牙利和维谢格拉德地区位于西欧发达国家与快速发展的亚洲市场之间的过境路线上,这为旅游和运输提供了绝佳的机会。但是,为了利用服务的潜力,使用世界一流的基础架构和现代技术解决方案至关重要。

1.3.2未来技术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如果没有技术进步,人均产出在长期均衡中不会上升(Solow,1956,1957)。所谓的内生增长模型指出了知识积累的溢出效应(Romer,1986),并强调了鼓励创新的重要性,因为在这种框架下,国家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由创新能力来解释( Grossman和Helpman,1991年b)。进化的制度经济学也将技术视为重中之重,并在创造和普及技术的经济和社会系统中对其进行了考察(Nelson and Winter,1982)。在历史的过程中,技术变革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8世纪末通常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代,当时人类和动物的物理能被基于蒸汽和水能的机械生产所取代。根据兰德斯(Landes,2003)的说法,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突破导致农业和体力劳动为基础的经济转变为由工业和机器驱动的经济。随后,在20世纪初,电力革命推动了制造业的发展,因为大规模生产和劳动分工越来越普遍。所谓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与电子技术以及信息和通信技术(ICT)的发展相关,这使工业自动化从1970年代开始普及。

今天,我们生活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时代,该革命为经济和社会提供了杰出的新突破。数字技术和流程的普及可能会极大地影响经济体的生产率,因此对于未来的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在我们这个时代的新发明中,破坏性技术是那些导致重大技术进步,产生广泛影响,产生巨大经济影响并可能改变人们生活的技术(Manyika等,2013)。基因工程的发展速度甚至超过了计算能力,并且先进的材料技术最近也取得了重大突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是广泛使用的典型例子,因为该技术影响了大约50亿人的生活。先进的机器人技术可以减少全球超过60亿美元的人工成本,而云技术的进步可以大大提高公司的生产力和IT支出。储能技术的进步可能会导致我们的日常生活发生重大变化,而可再生能源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世界能源市场的结构和能源消耗。

破坏性技术在短期内主要影响发达经济体,但也可能通过全球化和重大溢出效应影响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如今,无论是在国家还是在公司中,参与先进技术研究的高度集中。
在美国和加拿大,最大的50家研发机构(R&D)约占企业研发的40%,而在德国和日本,这一比例为55%(OECD,2017c)。中国大大提高了对先进技术的参与。该国的研发支出最近蓬勃发展,在热门出版物中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事实证明,参与尖端技术的集中性的事实是,最近,与前20种技术相关的专利中有60%以上与六个国家相关,在欧洲,唯一的欧洲国家德国的作用微不足道。数字化转型不会平等地影响经济部门。在美国,ICT行业,媒体,金融和其他专业服务的数字化程度最高,而采矿业和几个制造业子行业则远远落后(McKinsey,2017a)。生产率低下的大型行业(例如零售业和医疗保健)的数字化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根据麦肯锡(2018)的研究,人工智能的日益广泛使用可以将零售贸易和制药行业的销售收入提高约5%。

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改变传统工业:汽车工业就是最好的例子。过去,汽车价值的90%来自硬件(零件,设计,组装),而如今50%的价值是由软件和经验决定的(Ernst&Young,2016)。将来,汽车制造的发展将越来越多地由传感器,数据收集和信息分析来决定。无人驾驶汽车也可能从根本上重塑公共交通和物流。在历史过程中,技术变革和全球化对劳动力市场的转型产生了巨大影响。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和共享经济的普及将开启全球劳动力市场的新纪元。如今,机器人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预测,工业试验机器人的数量可能会在七年内翻一番,到2020年将超过300万。,但也可能影响其他制造业子行业。在国际上,韩国和日本率先使用工业机器人,而在欧洲,德国和中东欧地区则占据主导地位。在过去的十年中,这些国家的机器人强度显着提高,这说明了生产过程的迅速转变。

机器人和现代生产解决方案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现代劳动力市场。尽管从理论上讲,世界上有一半的工作可以实现自动化,但是在未来的几十年中,只有一部分可以实现。根据Manyika等(2017年),到2030年,世界上15%的工作时间可以实现自动化,而这大部分可以在发达国家实现。即使自动化导致某些工作的消失,该过程也可能导致出现甚至可能不存在的新工作。自动化的影响以及低生产率和低竞争性工业工作的消失可以通过工业活动的转移以及由于与工业相关的服务的重要性日益提高而创造的新工作所抵消(Roland Berger,2016 )。就像数百年前农业工人被吸引到工业界一样,技术进步可能会导致未来工作之间的转移。根据世界经济论坛(2016年),今天开始接受初等教育的儿童中,有65%的工作岗位甚至还不存在。未来对管理人员,高技能专业人士和护理人员的需求可能会激增,而办公室支持工作和体力劳动者的数量可能会直线下降(Manyika等人,2017)。

新工作需要新技能,从而导致对教育和培训的要求。由于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传播,对物理,手动和简单认知技能(基本计算和交流任务)的需求可能下降,而创造力,复杂的问题解决方案,社交和情感及技术技能可能变得更加有价值( Bughin等人,2018)。尽管自动化并不会平等地影响生产和提供服务的部门,但是所有部门对新技能的需求可能都会上升。
编程和创造力可能是制造业和零售业最受欢迎的技能之一。

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技术周期,这可能代表匈牙利经济的切入点。但是,连接先进技术需要成熟的数字和物理基础设施以及适当的创新能力。在国际比较中,匈牙利的工业机器人化水平相对较高。但是,劳动力市场转型以及向生产和服务业增加附加值的转变所带来的挑战需要仔细考虑。根据世界经济论坛(2018)的分析,就未来生产的准备而言,匈牙利是目前工业生产强劲但未来充满严峻风险的国家之一。缺点主要体现在创新中。事实证明,未来的生产必须为新技术的快速采用和新业务解决方案的使用做好准备。

1.3.3 全球化的新阶段

全球化的概念在文献中有很大不同,可以表示经济,政治和文化进程。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商品,服务,劳动力,资本,技术和信息的自由流动(乔希,2009年)。在历史的过程中,全球化对经济体以及社会的结构和绩效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代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转折点:蒸汽技术的普及为交通革命铺平了道路,这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所谓的第二次工业革命通过石油的兴起和诸如内燃机之类的发明的广泛传播进一步加强了这一进程。距离大大缩小,开创了全球生产和贸易的新纪元。尽管世界大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尽管意识形态上存在分歧,但世界贸易从1950年代开始就迅速发展。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后来的世贸组织)的建立通过鼓励自由贸易和公司的外国活动而显着地塑造了全球化。1990年代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这很大程度上是由原苏联集团的国家同化为世界贸易和ICT革命推动的(Huwart和Verdier,2013)。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之后,传统的商品和服务流动停止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全球化已经步履蹒跚。服务和数据流量的增加可能会为全球化的历史开辟新的篇章。尽管服务最近仅占世界贸易的20%,9但它们却约占经济活动的50%,在发达国家约占70%。随着

东南亚 | 南亚 | 俄罗斯中亚 | 中东 | 中东欧 | 欧洲 | 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