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首页 > 公告 > 公告一

老挝2018经济分析(世界银行2019年3月)

作者:管理员时间:2019-11-12浏览量: 0



下载链接:/resources/kindeditor/attached/file/20191112/20191112232317_65528.pdf
 

世界银行2019年3月发布《老挝公共支出和财政状况报告》,对老挝2018年经济情况进行了评估和分析。主要内容如下:
 

政府在实施改革和建立市场经济所需的体制方面取得了缓慢但稳定进展。老挝人民目前是东盟(ASEAN)中增长第二快的经济体,在世界前13名中排名第一,并且从一个主要从事生计农业和林业的山区和内陆国家转变为一个成功的“内陆国家”。

在过去的30年中,老挝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取得了可观的成就。1975年独立后,老挝引入了中央计划的经济体系。在这种体制下,该国未能实现预期的增长和发展,并于1986年开始转向市场经济(“新经济机制”)。

虽然亚洲金融危机使该国宏观经济不稳定并且高度依赖外国援助,老挝政府在实施改革和建立市场经济所需的机构方面取得了缓慢而稳定的进展,最终在2013年2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自2005年以来,老挝的经济每年以7%以上的速度增长,是该地区最快的速度之一。经济前景仍然良好。2017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估计为119,731亿拉克或145亿美元,2016财年人均收入为2,150美元。

在资源开发相关的外国直接投资(FDI)(主要是水电)持续增长的支持下,2017年GDP增长率预计将保持在6.7%左右,2018年将保持6.6%。2017年的年平均通货膨胀率不到1%,预计将保持在3%左右的温和水平。

虽然约有一半的赤字反映了与大型外国直接投资项目相关的进口——其中包括昆明万象铁路项目,该项目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但经常账户赤字在2017年高达GDP的13%。

在整个200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增长都是由采矿业推动的,但是近年来,增长的主要来源是大型水电项目。由于价格下降和监管环境薄弱导致采矿业下降之后,电力部门已显着扩大,主要是来自邻国的需求。2016年,上网发电量增加了30%,对泰国等邻国的出口量也增加了。

通过服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以及旅游业和运输业,增长进一步多样化。航空运输自由化之后,2016年空中交通显着增加,这有助于促进旅游业(主要来自中国和韩国)。

然而,高增长伴随着脆弱性的增加,特别是商品价格的脆弱性。公共债务增加,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使政府努力解决财政赤字以及加强经济管理构成了紧迫的挑战。近年来,老挝保持了财政赤字,该地区的债务水平被认为很高。2013年至2016年,财政赤字平均占GDP的5%,而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财政赤字占GDP的1.3%。目前,公共债务约占GDP的67%,而该地区其他发展中国家为38%。

作为昆明-新加坡铁路的一部分,万象与中国边境的铁路线(老挝铁路)可能会刺激国内需求,但也可能导致财政和外部收支平衡的扩大。经常账户赤字高企,汇率受到严格管理和高估以及储备金不足,使经济容易受到外部冲击。高公共债务和财政赤字构成了主要风险。国际储备总额仍然很低,只有大约一个月的预期进口量。

老挝的私人经济活动正在增长,包括通过最近建立的经济特区,但该部门规模仍然很小,并且由国有企业主导。在2017年经商便利度排名中,老挝在190个经济体中排名139。此外,政府通过国有企业网络在电信,能源,金融,采矿和公用事业服务等关键经济领域保持所有权。尽管没有可公开获得的老挝国有企业名单,但政府报告称,老挝有183家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超过50亿美元。

金融部门发展缓慢。老挝的资本市场仍然很小老挝证券交易所(LSX)于2011年开始运营,有两只股票上市,均为国有。2012年,政府将外国人可以在LSX上持有的股份比例从10%增加到20%。截至2017年4月,在LSX上只有五家公司上市:老挝商业银行(BCEL),老挝电力公司(EDL-Gen),老挝石油贸易公司(加油站),老挝世界(房地产开发和管理公司)和Souvanny Home Center(家庭用品零售)。国内市场缺乏长期的信贷选择权阻碍了国内私营部门的发展。

由于国内金融结构仍然薄弱,银行体系受到老挝银行的监督,其执行货币政策的能力有限,并且银行部门的监管和执行能力薄弱。在本国经济中,多种货币的资本流入和流出(主要是泰铢和美元)限制了中央银行管理货币供应的能力。

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美元化率已大幅下降,但在2016年仍保持在52%左右。IMF的最新报告显示,银行体系陷入困境的风险可能导致信贷紧缩和经济活动放缓,或者出现以下情况:宏观经济或外部冲击,经济活动突然放缓导致不良贷款增加,并暴露了国内银行系统偿付能力的弱点。

老挝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属于连续五年计划的框架。根据《2016-2020年第八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计划》(NSEDP)的规定,政府的中期发展议程是(a)加强非资源部门,重点是旅游业中小型企业(SMEs)以及农业加工;(b)加强水电和采矿的环境和社会保障; (c)加强法治;(d)改善获得安全网系统保健和教育的机会。用于监测和评估NSEDP中的发展成果的拟议指标中,几乎有一半与联合国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相关。政府预计,通过实施NSEDP,GDP的平均增长率将达到7.5%但是,鉴于2016年的经济活动水平适中,这些估计值已经略有下调。

贫困率降低,在实现从最不发达国家(LDC)转型的目标方面取得了进步。2018年老挝首次达到了最不发达国家的标准。2017年人均国民总收入(GNI)达到2,330美元,贫困率从2002/03年度的34%降至2012/13年度的23%,达到将贫困减少到24%以下的千年发展目标(MDG)的目标。

自2015年以来,老挝被认为是人均国民总收入较低的中低收入国家,并且根据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HDI)属于中等人类发展类别,得分为0.586,排名138188个国家/地区2015年)。出生时的预期寿命为66.6岁。成人识字率(15岁及15岁以上)为79.9%。

然而,减少贫穷伴随着不平等现象加剧,因为增长和减少贫穷的收益未能平均分配。不平等现象的加剧反映在地理和种族差异上。老挝在人力资产指数和经济脆弱性指数方面的表现都落后于其它国家。不平等现象扩大,1992/1993年至2012/2013年期间,基尼系数从0.3%上升到0.37%,影响了农村和城市地区。老挝与泰国边境附近的城市贫困率较低该国北部的发病率却高得多。

结构转型对于实现持续和包容性增长是必要的。人口的最大比例继续从事农业,主要特点是自给农业。尽管城市人口在2005年至2015年之间增长了40%,但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地区。尽管在过去十年中增长强劲,但财富仍集中在自然资源部门,而自然资源部门是资本密集型的,几乎没有创造就业。由于农业生产力低下,制造业绩效低下,消费每年仅增长2%。截至2013年,约82%的工人从事农业或自雇。其他重要的就业领域包括:贸易(11%),制造业(7%)和公共服务(6%)。

 

 

 

东南亚 | 南亚 | 俄罗斯中亚 | 中东 | 中东欧 | 欧洲 | 非洲